《最后的捕猎者》出版于2001年,距今已是14年,而书里内容记录的时间是60年代,比《猎民生活日记》的时间还要早上20年,里面以人类学田野考察的方式记录,引述了不少的史书记载,并配以大量珍贵的图片来全面展现鄂伦春狩猎民族的衣食住行、宗教风俗以及人文艺术。
{纪录片9#}最后的敖鲁古雅
惊喜于影片一开头就看到了雨果,想起在之前看到的都是一个对自己的民族还是有点懵懵懂懂的少年,也很高兴看到维加依旧醉醺醺的模样,不见得过得特别好,但起码没有更糟糕。
{纪录片8#}鹿殇
《鹿殇》讲述了一个很无奈的故事。
特别是镜头最后一幕,手起棍落猛击受伤驯鹿的头部,看第二次的时候都不忍再看。驯鹿一点点的“受伤”就要遭到贬值与淘汰,过于残酷,却又符合生存法则。其实从未觉得“物竞天择”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当看到里面的人类所为却让这个过程显得更加的哀伤。
{敖鲁古雅舞台剧}北京巡演全场及剧照
其实在看过宣传视频和图片之后,就会迫不及待地想看舞台剧全场,从宣传视频里看到的那些舞台美术,服装,音乐,还有演员们的歌舞,就已经知道这个主创团队为这舞台剧花了多大的心思和心血。
在整理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同时打开了视频来听,才发现这个舞台剧如果不看,只听,也非常具有故事性。你也来试试看。
{敖鲁古雅舞台剧}宣传视频及图集
《敖鲁古雅原生态舞台剧》的巡演从2010年开始一直到2014年结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也出了国门亮相智利艺术节。我在整理这套舞台剧资源的时候最惊讶的是发现他们还来过广州深圳和东莞。可是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敖鲁古雅,更别说这个舞台剧的演出信息,如今看来真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还好北京保利演艺分享了许多关于这套舞台剧的视频与图片,让我这些错过现场的人可以通过网络来一览这部舞台剧对展现鄂温克风情最精良与用心的制作。
真心希望这套舞台剧可以再次巡演,而我也不会再次错过。
{网友作品8#}大兴安岭深处,我愿留下做一个敖鲁古雅姑娘。
小编的话:
一个人要走多少的地方,才能找到自己的“原乡”?
以前我读台湾作家朱天心的《古都》时,看见她把日本京都和台湾家乡的场景描写互相渗透,就很羡慕她找到一个精神上的故乡。
后来看到敖都蕾伊的这篇游记,也有当年看《古都》时的感觉,虽然游记言语不多,但从那上百张的照片和反应在照片里的心情感受到的是一个游子回家的所见所闻。很愉快,也很平静。
{纪录片1#}犴达罕
现代社会进步了,那我得背着点手。
狩猎文化,消失了。
——《犴达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