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others」的文章我基本上都读了一遍,我喜欢他们放眼世界的视野,让我明白曾经觉得不可思议的「驯鹿部落」,不过只是自己见识太少。这次分享这篇「极光下的秘密」,除了因为记录了与驯鹿有关的北欧萨米民族,还因为那种很遥远的人物事,因为有了这些文字,让人感觉非常靠近。

「他者others」的文章我基本上都读了一遍,我喜欢他们放眼世界的视野,让我明白曾经觉得不可思议的「驯鹿部落」,不过只是自己见识太少。这次分享这篇「极光下的秘密」,除了因为记录了与驯鹿有关的北欧萨米民族,还因为那种很遥远的人物事,因为有了这些文字,让人感觉非常靠近。
有时候人为了亲眼目睹什么而整装出发,又或者在跋山涉水之时遇见从未预见过的惊喜,这两者也许是一趟旅行中最为难忘的事情。微信网友土鸟的旅途刚好都满足了这两个条件 —去往大兴安岭里,寻鹿与遇鹿。让一趟以为会留下一丁点遗憾的旅途,向不留遗憾又进了一步。
小编的话:
一个人要走多少的地方,才能找到自己的“原乡”?
以前我读台湾作家朱天心的《古都》时,看见她把日本京都和台湾家乡的场景描写互相渗透,就很羡慕她找到一个精神上的故乡。
后来看到敖都蕾伊的这篇游记,也有当年看《古都》时的感觉,虽然游记言语不多,但从那上百张的照片和反应在照片里的心情感受到的是一个游子回家的所见所闻。很愉快,也很平静。
小编的话:
其实我觉得这已经不单是一个故事或者一篇游记了,它更像一段撞进心灵,追溯基因里的最初记忆,想象着她图文并茂所描绘的那个场景,我想起圣经《创世纪》中上帝创造天地的片段,因为它让我觉得那真的是好的。
小编语:
蚂蜂窝网友BeckyBear的游记看着真让人赏心悦目,那一袭红裙子和明朗大方的笑容在驯鹿部落里显得特别好看,如果日后小站资源够多了,我一定要做一个“游驯鹿部落服装搭配大全”的专题,让去看驯鹿的朋友可以按照季节划分有所参考,带上好看的衣服拍下好看照片留个最美的纪念。
小编语:
我去年看见驯鹿的时候,也曾想过若是日后有了孩子,一定要带他来看一看大兴安岭和驯鹿。
从小我就在城市生活,很少关心到大自然的事情,也是近年有了时间,才得以到处走走看看,每次看到这些开阔明朗的风景,总会遗憾自己来得太晚。我想,如果在小时候能从城市来到这样的大自然,不知道那会给年幼的自己带来怎么样的触动和影响呢?
小编语:这段旅程中最让我羡慕的,是她在鄂温克牧民们的撮罗子里住上了一晚,当读到她描写的:“晚上推开房门就能看到灿烂的银河,偶尔还会传来几声鹿群的闷声啼叫。”这场景真让人向往不已。虽说旅行最好是随意而安,不用太过周全地去计划线路和攻略,但有些该知道的地方还是要了解一下,不然如我,真的是一无所知地跑去了,回来却发现错过了不少景色,心里还是免不了懊悔和遗憾。
小编语:广州最近的天气都阴雨绵绵,所以在整理 @一切旎好 的这篇游记时就感觉特别心旷神怡,看着她旅程的照片,也想起自己去年去了同样的地方,好像在那之前和之后,几乎没有再见到过这样的蓝天。这里的游记截取了他们前往敖鲁古雅驯鹿园的那一段,光是路上的景色就已经让人忍不住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