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摄影来探索衰老,渴望与记忆间关系的摄影师Oded Wagenstein,远赴西伯利亚亚马尔涅涅茨Yar-Sale社区,拍下这套关于遗忘的影像故事。
在这些自带静音效果的照片里,我感受到被多重遗忘的层层覆盖,老妇人被年轻一代遗忘;她们的梦想被时间遗忘;曾经生活的苔原冻土被世界中心遗忘;所在的涅涅茨驯鹿人族群,正被世人们遗忘。
纪录片23|如果文化不再传承
多年后的今天,我才确认原来我们除了记录,然后把记录的所有展示,告诉人们,曾经还有这样的一群人,以一种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生活着之外,我们什么都做不了。但我看见总是跑上山的养鹿的人,比如柳霞,比如多妮娅,比如在喜欢在城市生活,但又经常回山里的雨果,那些难得的文化,都在这些人身上微微发亮。
纪录片22 | A teacher From the Taiga
Khoschimeg B说,她有时非常想念她的父母,一想他们的时候,她就恨不得坐上汽车,离开乌兰巴托,回到她的部落里。曾经那些摄影师们要告诉我们这是“另一个世界”的景象,但遥远的查坦驯鹿部落,就在这个纪录片里,就这么一下子,与我们连成了平面。
摄影集6|跟随驯鹿的旅程
最近看Lens的第14期杂志《总想逃跑,却还在这里》,被另一位雅库特女摄影Ayar Kuo的冬季乡愁给迷住了。于是想起多年前关注的Evgenia Arbugaeva。想起第一次在徕卡中文杂志里看见Evgenia Arbugaeva拍的驯鹿民族,有一种我们日常手机拍照的随性捕捉,孩子与大人都笑得自然轻松,有些动人的瞬间和细节也是那些精准与完美的摄影大片里所不具备的……
书影3|额尔古纳河右岸
如果想要了解鄂温克使鹿部落,怎么可以没读过《额尔古纳河右岸》?
当初我从内蒙古回来后才发现这本书,在亚马逊买了kindle版读起来。我记得那是10月,南方广州依旧闷热的午后,书本的字里行间像是一条隧道,隧道那头吹来北方干燥清凉的风,让人一下子穿梭回那片辽阔明亮的大地。
音乐10|泛着极光色彩的歌声
Joik最初是萨米人的一种极为私密的音乐,据说每个萨米人都有自己的Joik,一出生时,父母就会为孩子编谱一曲,一首Joik不会变成人人传唱的歌曲,它只专属于某一个人的音乐。
纪录片20|穿越北极圈的叹息
这部片子,一直看下来几乎是没有任何的批判或赞扬,都是纪录了该有之事。不过到最后联邦政府来的直升机,把驯鹿牧民们的孩子送往寄宿学校之后,老人终于忍不住要抱怨了。
言语间是愤恨,但那样的愤恨又像埋葬了点希望和期盼在里面。
书影12|看见另一种童年
……我调用我所了解的,关于蒙古查坦驯鹿部落的知识,回答她所有的疑问,这一问一答间,她看见了别人不一样的童年,我也看见她慢慢长大的一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