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人口述狩猎往事,一个鞋匠重现父辈的手艺传承。蒙古草原上,部落青年友好欢快地进行着摔跤比赛,用肢解宰杀羊羔作为仪式,来表达着一个节日在人们心中的分量,羊肉放在一个加热的石头和巨大的容器中煮熟,人们用双手传递与品尝食物,而摔跤比赛中最后的获胜者,将会赢得美味的羊胸骨肉。
不用金牌奖杯,不用举世瞩目,生活照常继续,太阳照常升起。
一个老人口述狩猎往事,一个鞋匠重现父辈的手艺传承。蒙古草原上,部落青年友好欢快地进行着摔跤比赛,用肢解宰杀羊羔作为仪式,来表达着一个节日在人们心中的分量,羊肉放在一个加热的石头和巨大的容器中煮熟,人们用双手传递与品尝食物,而摔跤比赛中最后的获胜者,将会赢得美味的羊胸骨肉。
不用金牌奖杯,不用举世瞩目,生活照常继续,太阳照常升起。
当屋外雨声变得很大时,我戴上耳机,更清晰地听着这些陌生的语言与唱词,突然想到这一刻的雨水,也算是另一种永恒的载体吧?即便它并不如月亮一直挂在天边,但久远的雨,和现在的雨,形成的基理是一样的,声音是一样的,形态是一样的。
所以这一刻在耳机之外,也有着和耳机之内一样存在于久远的过去与未来的声音,不轻易,随时间改变。
TAIGA共有五段视频,每段大约有一个半小时的长度,第一段影片记录的是蒙古北部达尔哈特(Darkhad)人的生活日常(达尔哈特是与蒙古驯鹿民族查坦人杂居的另一个蒙古民族,资料源自wikipeida),比如萨满在午夜的降神舞,一场婚礼的祝唱仪式,把牦牛奶制成奶茶的完整工序……
原本一开始心里会催促这些悠长的记录可以快快结束,节奏飞快的现代生活对于「从前慢」的方式总是要用更长时间的适应,结果一部片子看下来,感觉身边也只剩下了不足以扰人的一点点车水马龙。
「他者others」的文章我基本上都读了一遍,我喜欢他们放眼世界的视野,让我明白曾经觉得不可思议的「驯鹿部落」,不过只是自己见识太少。这次分享这篇「极光下的秘密」,除了因为记录了与驯鹿有关的北欧萨米民族,还因为那种很遥远的人物事,因为有了这些文字,让人感觉非常靠近。
从一段时间繁重的工作走回来,发现这个网站于我来说真像是一个秘密花园,特别是当我打开录音且整理着他人悉心写下的文字和耳机里更遥远的陌生韵律时,看见时空游走间,口弦琴声小心拨动着刚刚松弛下来的神经,不至于一下松懈下来。张弛有度,缓缓着陆。
作为一个从来没有涉足过人类学和音乐理论的人,这些专辑于我而言,永远是感性的好奇和想象,多于理性的分析和研究。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所以我不会把他变成头等爱好去专研,但是我可以以一个感兴趣的角度去尝试解读他们。就算这些声音,一直让我觉得遥远与虚无。
我们一直看到这些古老民族的记录,大部分都是外族人在记录着,有些观念我们揣度不了,有些想法我们也拿捏不准,所以当有被记录的对象走出来,告诉我们他们最真实的生活,这应该就是“记录和传承”这件事最好的面貌了。
找到一部没有字幕文件的蒙古语电影。据说是一部首次把蒙古查坦驯鹿民族搬上电影屏幕的故事片。一向只能从别人眼光中看到的查坦部落,古老神秘,接了地气却无人间烟火。从电影里看,喜怒哀乐好像也并无差异。最终还是因为语言问题,这个蒙古的古老部落让人觉得又远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