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集|Photos

摄影集22|凝结时光的鄂温克人

图片/文字材料来源:王伟
编辑整理:ToReindeer.com

内容导航:纪实摄影作品 | 大画幅和湿版摄影作品创作者介绍什么是湿版摄影?


2013年,王伟作为媒体人受邀前往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进行采访拍摄,发现使鹿鄂温克人在生产生活中透露出的原始、神秘和独特的文化气息令人动容,而同时,许多年轻一代的使鹿鄂温克人又选择了山下的现代生活。职业的敏感性让他意识到这是一种濒危的文化形态,于是就这样揭开了摄影生涯中的“敖鲁古雅影像之旅”的序幕。


2019年5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览

 

2020年10月|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展览现场|中国民族志摄影双年展

 

此后的几年中,王伟先后20余次深入“驯鹿部落”进行考察调研。借鉴影像人类学中的田野考察法,在不同季节深入使鹿鄂温克人居住地,将自己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在真实记录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使鹿鄂温克人的理解,通过艺术摄影与纪实摄影的镜头语言,为最具代表性的34位使鹿鄂温克人拍摄时代肖像。

2018年,该项目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的立项资助,推进了项目的进行。

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  报道

 

王伟的这套鄂温克系列作品,分为纪实的部分和鄂温克肖像湿版摄影的部分,创作项目从实际拍摄到后期制作历时近三年,行程20000余公里,拍摄大画幅黑白胶片近千张、数码照片一万余张。


使鹿鄂温克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他们的驯鹿文化涵盖生产关系、衣食住行、婚姻家庭、社会制度、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由此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文化体系。而一特殊的少数民族群体近年来受到了世界学者和媒体的关注,以至于他们的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相对于过多的“曝光”,他们更渴望生活不被打扰,所以拍摄中的沟通成本很大。

王伟在第一阶段的考察调研中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从那时起就非常注重跟当地族人的沟通,哪怕几天都不开机,直到等到对方打开心扉,接纳拍摄者,才开始创作。

首先选择纯纪实摄影拍摄,目的在于对被摄者生活状态不“干预”的情况下,更加真实地还原使鹿部落中的文化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而让人能够触目便久久凝望的,是王伟先生下面的这套湿版摄影的使鹿鄂温克人。

……创作者以族群友人的平行视角介入,驯鹿鄂温克人身着民族服装,大多端坐,或直视镜头,或侧身侧目,温和而腼腆;又或挺身站直,交叉肩膀——青年猎人的自信和豪迈呼之欲出。作品以黑白为基调,敏锐地捕捉被摄者细腻的情绪。画面抽离日常生活场景,以干净的幕布为背景,将注意力聚焦于人物本身,透露出对鄂温克人原生文化的现状记录和珍惜。

在这34人中,妇女和年长者占大多数。他们大多身着民族服饰夏布长袍,对襟大翻领,衣领、对襟、袖口、下摆有滚镶边;女人们或会头扎俄式方毛巾,系在脑后。与此同时,这样的观察构成了一重对视和反观,被拍摄者也表达出一重对观察者介入的再观察。

艺术家用镜头记录下牧鹿人现有的生活状态,以人类学的研究方式进行艺术性的审美表达,同时将文化视角投入到少数民族的文化多样性中,达到纪实与审美的平衡。不仅抢救式地纪录和还原了牧鹿民族文化的一面,同时力尽客观地对人物进行宏观的民族心理的摹写。从观察者反观的心理状态中,找寻到我们面对社会变迁中的守望和思考。”
——广东美术馆研究策展部廖沙泥


……要呈现某种记录,摄影艺术不仅要重质,也要重量,不仅要谋求一种形式上的美感,而且要增加一种时间上的向度。

王伟的作品并非一蹴而就,实际上是摄影师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先后九次在不同季节深入驯鹿鄂温克人居住地,将自己融入到部落人的生活中,为仅存的 30 余位纯正血统驯鹿鄂温克人创作时代肖像。在他的作品里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积淀了时间伟力的作品才有时代肖像震撼人心的魅力。
——广州美术学院赵兴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这套使鹿鄂温克人的面孔肖像,在通过大画幅相机拍摄后,利用现代数字影像技术对底片进行扫描、输出,最后再利用早期古典湿版摄影术翻拍,最终将这一民族肖像缓慢定格在锡板的感光乳剂药膜上。


什么是湿版影像工艺?

湿版摄影利用玻璃、铝板作为底片,再用火棉把感光乳剂和硝酸银结合固定在玻璃上作为显像媒介,由于整个过程玻璃都保持湿润,所以被俗称为湿版摄影。这是一项极其古老的摄影技术,它不仅需要熟练的手工技艺,暗房技术和摄影技巧,还需要极好的运气。

选择湿版摄影术作为最后的展现形式,是王伟先生受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的启发,本雅明曾在《摄影小史》中谈到早期相片时说:

“这些相片虽然朴实单纯,与晚近的相片比起来能够产生更深刻更持久的影响力,曝光过程并非使得被摄者活 ‘出’了留影的瞬间之外,而是活 ‘入’了其中,在长时间的曝光过程里,他们仿佛进到影像里定居了;这些老照片与快拍照的暂留掠影形成了绝对的对比……早期的相片,一切都是为了流传久远,这也正是湿版摄影术的魅力所在。”


2015年搭建起来的驯鹿森林网站,也让我自己因此看见了北极圈里,许多关于驯鹿民族历史与现状。
由当初游客般的猎奇视角,肤浅的共鸣感慨一个文明之消逝,转换为现在也许可以试图做点什么。

王伟先生说:在与他们的相处中,我能深切地体会到他们的矛盾,既有年轻的后人对现代、未来的拥抱向往,又有年长者古老血液中对本民族文化的坚守。所以,正像很多学者一样,我也希望,除了影像,还能找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保护我们多彩绚丽的民族文化,保护人类文明。

于我,感谢那些写下文字,拍下影像的记录者,还有一些唱出不为大众所触及的旋律,只为自然万物迈开舞步的人。
我自身是无法力图狂揽些什么,那么就在电脑前,敲敲点点,把这一砖一瓦拾起来,重建一座在老时光里的森林吧。

 


 

创作者介绍

王伟

青年艺术家、媒体人。
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摄影专业硕士,
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获得者。

由左到右,分别是
《民族画报》《中国摄影报》《中国民族报》

对王伟及其鄂温克系列影像的大篇幅报道
(点击可查看原图)

 


后记:

上个月,我在一篇介绍《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公众号推文里,
附上了一套非常震撼视觉与人心的使鹿鄂温克人像摄影。

两个星期前,创作这套影像的摄影师王伟先生突然找到我的“微型”公众号(搜索:zhixunlu),在我还在担心自己是否不规范使用他人作品的时候,王伟先生说把作品授权给我单独再发一次,让我倍感幸运。

于是我重新找出之前收集的关于这个影像记录的网上可用的资料,整理出今天的文章。
关于一个摄影师,关于他的民族拍摄记录,关于古老的影像手法,也关于逐渐消逝的鄂温克人。

再次感谢王伟先生授予这个网站图片的使用权。
让我可以安心的完整的,把他们全部分享给大家。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