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集6|跟随驯鹿的旅程

最近看Lens的第14期杂志《总想逃跑,却还在这里》,被另一位雅库特女摄影Ayar Kuo的冬季乡愁给迷住了。于是想起多年前关注的Evgenia Arbugaeva。想起第一次在徕卡中文杂志里看见Evgenia Arbugaeva拍的驯鹿民族,有一种我们日常手机拍照的随性捕捉,孩子与大人都笑得自然轻松,有些动人的瞬间和细节也是那些精准与完美的摄影大片里所不具备的……

书影3|额尔古纳河右岸

如果想要了解鄂温克使鹿部落,怎么可以没读过《额尔古纳河右岸》?

当初我从内蒙古回来后才发现这本书,在亚马逊买了kindle版读起来。我记得那是10月,南方广州依旧闷热的午后,书本的字里行间像是一条隧道,隧道那头吹来北方干燥清凉的风,让人一下子穿梭回那片辽阔明亮的大地。

{纪录片19#} 慢电视·于狂欢处无声

不知道是不是信息接收得太多了,手机无时无刻的推送提醒让人的关注力都变得麻木,当我在广州,气氛和气温都如夏日般狂热的圣诞节日里,在电视机前看了很久很久的萨米人与驯鹿行走背影时,我想起很多过去,看到视线远方雪雾中的未来,以及当下,我不曾听过的,从古至今或许从没改变过的脚步、鹿铃、火堆,风雪,及稀疏人族里,从容舒服的低声细语。

{书影9#} 一轮明月下的影像书

虽说已经收集并看过许多驯鹿民族的影像,但是每次回头再看,都会觉得世界上有这样的生活形态很不可思议。

最近淘到一本台湾出版的,非常简单纯粹的小摄影集《现代部落》,作者是一位从蒙古去台湾的留学女生所拍摄记录。据说这位叫高娃玛日拉的蒙古女孩和家人一起开了两天的车,再骑了7小时的马,才找到自己家乡的查坦驯鹿部落。而同时,她在台湾学习生活的四年时间,也接触了台湾泰雅族和赛德克族的原住民,并把这两种原始部落影像组合起来,找寻着他们的相同与不同,也从中发现同样作为人类的都市人,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渐渐丢失的无形财富。

{纪录片17#} 大地的移动学校

之前分享过北欧萨米族逐鹿少女的纪录片,里面记录北欧的驯鹿部落孩子的学习都是跟着几百年来的生活方式去设计,驯鹿迁徙的时候一家人跟着迁徙。学校开课的时间都选在非迁徙的短暂日子里。

我们国家的鄂温克民族则是下山定居,改变古老的生活方式。而他们的远房亲戚,俄罗斯的埃文基部落是如何的呢?他们有跟随一起移动的学校。看着很麻烦,却又让人觉得很幸运。

{摄影集19#}网易看客: 森林繁茂之地

前段时间看到网易看客的这一期关于使鹿鄂温克的特辑,虽说在许多书籍、纪录片、杂志介绍上也看过不少。但是作为一份主流的图像故事的媒体,还算是比较用心与客观了,起码他们还会带着摄影师与编辑重新进入,而不是网上随便找两张图和几段文字构成的一篇不痛不痒的文章。

于是我把30多张图文全部分享在此,也用回最原始的贴图方式而非以往一直使用的“相册”格式,希望你能有个更流畅方便的阅读体验。

{摄影集18#}查坦脸谱

这次有布鲁塞尔年轻又帅气的摄影师Pascal Mannaerts记录了某个查坦驯鹿部落的许多大方又美好的笑脸。我想起前几天看库尔班江的《我从新疆来》一书,自序里他就有提到去黑山村拍摄的感受:“最简单的往往是最美好的。” 而这“简单”,一定是对于那些部落族群自身来说的。现代社会方便快捷,但人毕竟是过适合自己的生活。所以当看到这些部落族人过着“你觉得”落后,居无定所的生活却还能给出一个大笑容时,你就会知道真没有什么事情会把人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