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鲁古雅民族乡简介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即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简称敖乡)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市郊,是内蒙古最北的一个乡,敖鲁古雅乡的鄂温克人是鄂温克种族中从事狩猎生活的一支,因这部分人主要以放养驯鹿和狩猎为生,终年游荡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中,所以也称驯鹿鄂温克人、使鹿鄂温克族或鄂温克猎民。
300年前,因战乱的原因,鄂温克人从更北方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畔迁徙至中国兴安岭,而目前仅有230多人,他们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
2003年,生活在山林中的鄂温克驯鹿人放下猎枪,整体搬迁到了根河市郊的新定居点,也就是现在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同时也实施了全面的禁猎。但由于部分族人与驯鹿均不习惯定居点生活(驯鹿是以长在原始森林的苔藓为食的),于是选择了重返森林,政府就在其居住地270公里范围内的密林中保留着几处较原始的猎民点,使其保留原始自然的放牧生活方式,使独特的民俗文化不至于快速的流失和消亡。
“鄂温克”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
“敖鲁古雅”是鄂温克语,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
驯鹿是一种中型鹿,属于北极圈生物,还没有完全驯化,它有一条很短的白色尾巴,腿长有力,宜于踏深雪行走和长途迁徙。使鹿鄂温克人长年生活在大兴安岭里,摸索出了一套适应大兴安岭气候、食物、温度、湿度的方法,使驯鹿在远离北极苔原区的地方得以存活。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驯鹿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共分六个展厅一个放映厅,通过视频、声光电、3D等高科技手段,分别展示了敖鲁古雅鄂温克驯鹿人的狩猎、桦树皮、萨满教、兽皮、驯鹿及北极圈文化。短短的一个小时的参观,穿越鄂温克人几百年的历史,感受到鄂温克人行走在游猎生活中的历史,书写在驯鹿皮上的文化。
地址: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
门票:冬季60元,夏季80元
驯鹿点
每年的5—7月份是驯鹿点的旺季,可看到驯鹿和割鹿茸,敖乡还有原汁原味的民族歌舞,并与鄂温克猎民一起举行篝火晚会。
但冬季才是鄂温克驯鹿人最生活化的季节。那时的敖乡是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而在森林里猎民点上可以体验鄂温克的生产生活方式。
猎民点
猎民点是敖鲁古雅鄂温克饲养驯鹿的营地,因鄂温克驯鹿人与驯鹿均不习惯定居点生活(驯鹿是以长在原始森林的苔藓为食的),政府在其居住地270公里范围内的密林中保留着几处较原始的猎民点,使他们依然保留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原始自然的放牧生活方式。
目前有6处猎民点,分布在辽阔的大兴安岭森林之中,他们距离敖乡的路途分别是:
玛利亚·索原始部落(270公里)
布冬霞原始部落(40公里)
乌丽娅娜原始部落(30公里)
索玉兰原始部落(30公里)
古革军原始部落(7公里)
所有猎点总共放养着1000多头驯鹿,最远的也是最大的驯鹿放养点是位于阿龙山的玛利亚.索部落,她是敖鲁古雅玛利亚.索部落的酋长,有八十多岁高龄。
如果想去猎民点做客敖鲁古雅鄂温克驯鹿人原始部落,建议去布冬霞原始部落和古革军原始部落,这两处部落对游客开放,上山的路也好走。
其他的部落因深在森林中,道路难行,而且经常迁徙,地点不定,难以寻找。
注:想探望玛利亚·索老人需要先和猎点上的人联系,另还需要找到认识路的司机包车上山,在猎点上要拍照前请先礼貌诚恳地征求同意得到许可再进行拍摄,如果有幸得到玛利亚·索的拍摄许可,请关闭闪光灯。
小编手记:去年一趟内蒙古之行,最大遗憾就是没有去到敖乡博物馆参观,原因是去得太早了,博物馆没开门,敖乡也是一片静悄悄的,只有一些看家护院的大狗见生人就远远地警告,小编从来不知道怎么对付狗(笑~),所以也只有匆匆逛完就前往最近驯鹿点了。
而在驯鹿点可以玩很久,因为驯鹿们都很温顺,也比较粘人。但因为时间太早,大多数驯鹿都在地上懒懒的打瞌睡,有些则被绑在树干上,旁边有警示牌说不要摸鹿角,估计一是害怕鹿角伤着游人,二是据说那段时间是驯鹿发情期,公鹿会为争夺母鹿而斗个你死我活,于是都绑起来了。总之,按要求观看游玩就好。
参观时间最好在早上10点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