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的鄂温克族是中国惟一的一个饲养驯鹿的部族。柳芭是为数不多走出山林的鄂温克人,考取了中央民族大学学习美术的她一直是家族的荣耀。有一天,柳芭回到了山林,此时的鄂温克人正处于从游牧走向定居的变迁之中,和家传的神鹿在一起,柳芭感到了一些安静,但在森林里,她已经显得与众不同……

大兴安岭的鄂温克族是中国惟一的一个饲养驯鹿的部族。柳芭是为数不多走出山林的鄂温克人,考取了中央民族大学学习美术的她一直是家族的荣耀。有一天,柳芭回到了山林,此时的鄂温克人正处于从游牧走向定居的变迁之中,和家传的神鹿在一起,柳芭感到了一些安静,但在森林里,她已经显得与众不同……
还记得当初做致驯鹿的网站,就是被鄂温克人与大兴安岭之间的关系所触动,那些听过的看过的,一个个如《鄂温克的驼鹿》这样的故事,对于城里长大的我,对整个世界还有许多经验匮乏的我来说,就是一个个,不是童话,又胜似童话的故事。
在每日零零碎碎的时间里修改规整这个网站的时候,发现@渡边寒鸦 同学在更久之前的2013年就已经把这部片子上传到youtube上,我想,毕竟youtube也不是非常容易可以上去的网站,那么我就在没有经过顾桃导演的同意之下,先分享到这里。
《敖鲁古雅养鹿人》是旅游卫视的一档名为『行者』的电视节目,因为多了对顾桃导演的采访和描述,所以更能全面的了解到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的这个民族的各方面,比如他们的生活现状,他们的心理活动,还有他们对外界的态度。
其实我最感动的不是因此了解更多,而是因为看到顾桃导演延续着他父亲顾德清老先生对这个民族的记录工作,让我这个远在3000多公里之外的所谓一线城市的南方人,看到了自己从未见过的,对生命与自然宽宏谦虚,对现状与未来都勇敢善良的好几代鄂温克人民。
我们一直看到这些古老民族的记录,大部分都是外族人在记录着,有些观念我们揣度不了,有些想法我们也拿捏不准,所以当有被记录的对象走出来,告诉我们他们最真实的生活,这应该就是“记录和传承”这件事最好的面貌了。
从2005年开始,顾桃用超过500小时的素材剪出了《敖鲁古雅,敖鲁古雅 ……》、《雨果的假期》、《犴达罕》、《乌鲁布铁》、《神·翳》五部自成一体的人类学纪录片,作品无不蕴藏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壮和哀婉。顾桃推出的第一套纪录片合辑《顾桃记录十年》。
此书日记书写顾桃延续了他父亲顾德清老先生那本《猎民生活日记》的风格,虽说读起来有点散乱,但如果能结合着顾桃的记录片一起看,是一种非常丰富的,对这个部落多维度认知体验。而最后一章《使鹿人自述》非常不错。让还在山上猎点里生活的人来说自己的故事和想法,使读者获得最真实最直接的心情剖白。
影片简介:
内蒙的东北部,敖鲁古雅积满大雪的深山老林中,雨果重新回到了家中,影片舒缓地记录了他们在一起的短暂时光。
雨果的母亲柳霞,在雨果很小的时候失去了丈夫,因为酗酒,无力抚养孩子,在社会的资助下将雨果送到了无锡免费接受教育。柳霞终日苦闷,驯鹿和酒成了她思念孩子的寄托。
在一个冬天的假期,雨果回到了家乡——大兴安岭深处的鄂温克定居点。此时他已不再是当初离家的那个孩子,而是一个13岁的少年了,面对酗酒的妈妈,诗意的舅舅,纯净的族人,熟悉又陌生的森林,在城市里长大的雨果有些不知所措···
以上文字转自《雨果的假期》豆瓣条目
《雨果的假期》纪录片导演:
顾桃
来自内蒙古
做纪录片的人 画画的人 生活的人
纪录片⦅敖鲁古雅.敖鲁古雅⦆⦅神翳⦆等
文|ToReindeer.com
柳霞特别可爱,除了导演顾桃说她是一个“诗意的母亲”之外,我感觉到得她的聪明和真诚。我总说这个驯鹿国有着我们永远都不懂的忧伤,这忧伤在逻辑上懂得,可总不会有切身的体会,所以那种触动很短暂,或许转个身可以忘掉。但他们不行,柳霞的聪明在于她懂得把这漫长的忧伤转化成对家乡和亲人最后而且最用力的热爱。
《雨果的假期》这片我不敢多看,每每想起柳霞看到雨果回来和送雨果再离开的那个画面就难免动容,有时候我觉得柳霞更像一个孩子,特别是那段她向马上要回学校去的雨果讨零花钱的片段,与其说她想要钱买酒,不如说那是为了挽留亲人,哪怕是多半分钟也行的办法。当时看着五味杂陈,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幼儿园放暑假在家,把风扇开到最大对着吹,恨不得吹到生病了好让妈妈没法上班的久远往事。
而当我看到柳霞见雨果回来后高兴得直接就把雨果扑倒在地,才恍悟那才是人们最原始真挚的情感啊。我想起去年看的《黄金时代》,海报文案说:“这是一个无所畏惧的时代,想怎么活就怎么活,一切都是自由的。”我觉得这句话用来形容柳霞更加合适。而且柳霞并不是生存在一个无所畏惧的环境里,可她依旧可以想怎么活就怎么活,你说那是逃避,可我说那就是坚韧。
顾桃说他在拍柳霞在树林里唱歌的时,他在镜头后面泪流满面。我想他可能不知道,在他记录下来的很多个柳霞唱歌说话的屏幕前,也有不少人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