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者以族群友人的平行视角介入,驯鹿鄂温克人身着民族服装,大多端坐,或直视镜头,或侧身侧目,温和而腼腆;又或挺身站直,交叉肩膀——青年猎人的自信和豪迈呼之欲出。作品以黑白为基调,敏锐地捕捉被摄者细腻的情绪。画面抽离日常生活场景,以干净的幕布为背景,将注意力聚焦于人物本身,透露出对鄂温克人原生文化的现状记录和珍惜。

……创作者以族群友人的平行视角介入,驯鹿鄂温克人身着民族服装,大多端坐,或直视镜头,或侧身侧目,温和而腼腆;又或挺身站直,交叉肩膀——青年猎人的自信和豪迈呼之欲出。作品以黑白为基调,敏锐地捕捉被摄者细腻的情绪。画面抽离日常生活场景,以干净的幕布为背景,将注意力聚焦于人物本身,透露出对鄂温克人原生文化的现状记录和珍惜。
摄影师SINIŠA GLOGOŠKI镜头下的这个雅库特Toplinae村庄之行,是他在雅库特市集上采购旅途物品时,受到一个驯鹿牧民家庭的盛情邀约,才有了这2000公里之外的意外旅程。
如果想要了解鄂温克使鹿部落,怎么可以没读过《额尔古纳河右岸》?
当初我从内蒙古回来后才发现这本书,在亚马逊买了kindle版读起来。我记得那是10月,南方广州依旧闷热的午后,书本的字里行间像是一条隧道,隧道那头吹来北方干燥清凉的风,让人一下子穿梭回那片辽阔明亮的大地。
这部片子,一直看下来几乎是没有任何的批判或赞扬,都是纪录了该有之事。不过到最后联邦政府来的直升机,把驯鹿牧民们的孩子送往寄宿学校之后,老人终于忍不住要抱怨了。
言语间是愤恨,但那样的愤恨又像埋葬了点希望和期盼在里面。
这次的摄影集,记录了东泰加林驯鹿部落的日常碎片,摄影师Madoka Ikegami在拍摄之外,还用文字记录了不少照片看不见的表情,所以在每一张的照片与照片之间,会忍不住有一些永远无法知道的片段变成自己的想像,来充盈这些寂静部落中平凡的每一天。
我们一直看到这些古老民族的记录,大部分都是外族人在记录着,有些观念我们揣度不了,有些想法我们也拿捏不准,所以当有被记录的对象走出来,告诉我们他们最真实的生活,这应该就是“记录和传承”这件事最好的面貌了。
找到一部没有字幕文件的蒙古语电影。据说是一部首次把蒙古查坦驯鹿民族搬上电影屏幕的故事片。一向只能从别人眼光中看到的查坦部落,古老神秘,接了地气却无人间烟火。从电影里看,喜怒哀乐好像也并无差异。最终还是因为语言问题,这个蒙古的古老部落让人觉得又远又近。
有时候人为了亲眼目睹什么而整装出发,又或者在跋山涉水之时遇见从未预见过的惊喜,这两者也许是一趟旅行中最为难忘的事情。微信网友土鸟的旅途刚好都满足了这两个条件 —去往大兴安岭里,寻鹿与遇鹿。让一趟以为会留下一丁点遗憾的旅途,向不留遗憾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