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捡出零零碎碎的一些留在我心里很久的,好看的画面,收集到一起。

拾捡出零零碎碎的一些留在我心里很久的,好看的画面,收集到一起。
悄悄地攒了三部国内的,线上至少能看到预告片,和鄂温克有关的电影。
夏至的南方在一颗病毒的助攻下,想要四散的人群又停止了流动,
于是需要一些截然不同的故事,来调和与守住日复一日的宅家日常。
……创作者以族群友人的平行视角介入,驯鹿鄂温克人身着民族服装,大多端坐,或直视镜头,或侧身侧目,温和而腼腆;又或挺身站直,交叉肩膀——青年猎人的自信和豪迈呼之欲出。作品以黑白为基调,敏锐地捕捉被摄者细腻的情绪。画面抽离日常生活场景,以干净的幕布为背景,将注意力聚焦于人物本身,透露出对鄂温克人原生文化的现状记录和珍惜。
这是2016年9月份,在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博物馆里的展出的一个影像展,名为「河星守望驯鹿」,内容是1921-1932年间,内蒙古与西伯利亚的鄂温克和鄂伦春的历史照片。
又看到这些玻璃底片所呈现出来的图像了,这些像是藏在抽屉最里面的黑白照片,只要看上一眼就感觉它们有许多老故事想要诉说。
在偶尔带孩子不太累的深夜,架起电脑在床边整理随手收集的资料,手边书里的达沙和帕什卡的故事也在继续着,或者说是,与我相互陪伴着。
直到去年2月底,微信时隔三年后再次发出推送的时候,达沙的故事也看完了。我在几乎没有冬天的南方,做着身边没人觉得有意义的这件事,有时会稍微感觉到,也可能只是自我安慰到,那个离我远到我无法看见的森林营地中,篝火还在亮着。
如果想要了解鄂温克使鹿部落,怎么可以没读过《额尔古纳河右岸》?
当初我从内蒙古回来后才发现这本书,在亚马逊买了kindle版读起来。我记得那是10月,南方广州依旧闷热的午后,书本的字里行间像是一条隧道,隧道那头吹来北方干燥清凉的风,让人一下子穿梭回那片辽阔明亮的大地。
还记得当初做致驯鹿的网站,就是被鄂温克人与大兴安岭之间的关系所触动,那些听过的看过的,一个个如《鄂温克的驼鹿》这样的故事,对于城里长大的我,对整个世界还有许多经验匮乏的我来说,就是一个个,不是童话,又胜似童话的故事。
在每日零零碎碎的时间里修改规整这个网站的时候,发现@渡边寒鸦 同学在更久之前的2013年就已经把这部片子上传到youtube上,我想,毕竟youtube也不是非常容易可以上去的网站,那么我就在没有经过顾桃导演的同意之下,先分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