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对这类涉及了人类学的音乐根本不懂,但会尝试带着一颗好奇心去听听看。于是在反复听了好几遍那张《Evenk》之后,发现这类音乐其实很像人梦境里的声音,总觉得是听过即忘的旋律,却会在不经意间又哼了起来。

其实我对这类涉及了人类学的音乐根本不懂,但会尝试带着一颗好奇心去听听看。于是在反复听了好几遍那张《Evenk》之后,发现这类音乐其实很像人梦境里的声音,总觉得是听过即忘的旋律,却会在不经意间又哼了起来。
这是一个每年在俄罗斯北部亚马尔-涅涅茨地区的节日。
这个节日给游牧涅涅茨驯鹿牧民提供了一个机会来显示他们在摔跤,跳高和其他传统的运动能力,但最重要还是驯鹿比赛。一些参赛者会在数百公里之外的冻土带前来参加在北西伯利亚地区的竞争,其中有超过一半是从北极赶来。
《梦中故乡》的专题,是团队成员听了柳芭的故事后深受感动,决定前往探寻记录。薄薄的杂志记录了他们一路上的见闻:看不尽的美景,正在吞没美景的旅游剥削和商业的无尽开发,以及一个没有主人的故乡。今日重读一遍,回想起的竟是去年无意到访,游游荡荡在静悄悄的敖乡北欧风格房子之中,那些说不出的困惑及格格不入。
Elle和Inga,一对来自挪威的表姊妹,她们和其他同龄人不同,她们是驯鹿牧民,是欧洲最后的原住民——萨米族。所以她们帮着家里的驯鹿游度海峡或在独自在冰原上钓鱼就跟上网和玩手机一样平常。这部迷人的影片跟随着这两个女孩和她的家人每年跟随着驯鹿群在北极苔原地区的迁徙。这是一个了解萨米人生活的独特视角,从而可以了解他们如何与他们的驯鹿生存在这个寒冷又美丽的世界里。
有天在工作的时候突然很想听李欣芸的故事岛。从虾米搜索她名字时却发现了这张《鹿女》,翻查资料看到了有“萨满”“口弦琴”“图瓦国”“西伯利亚”“呼麦”等关键字,发现这应该就是以一张以西伯利亚某个驯鹿部落为创作背景的音乐专辑吧。
整张专辑听下来饱满丰富,许多自然声搭配悠扬的音乐旋律像是在你的意想里展现了一片西伯利亚的寂静纯净的景色。
惊喜于影片一开头就看到了雨果,想起在之前看到的都是一个对自己的民族还是有点懵懵懂懂的少年,也很高兴看到维加依旧醉醺醺的模样,不见得过得特别好,但起码没有更糟糕。
在这次的照片中可以看到这些驯鹿部落的帐篷外面支起了太阳能或天线,里屋也看能看电视或玩填字游戏。如今的全球化的趋势以及环境气候的变化,都在悄悄地改变着这些内心崇尚着自由的游牧民族。
敖鲁古雅舞台剧原声CD收录了6首舞台剧的主要歌曲,有极具民族特色的口弦琴表演,还有那首让人听一次就能记住的优美小调《东泉》。
原声CD是在演出现场售卖的纪念品之一,另外还有驯鹿毛饰品和桦皮工艺品。
上次说到《敖鲁古雅》这部舞台剧除了可以观看还非常适合静听,如果觉得整个舞台剧听下来觉得过于冗长,这张原声CD就是最精华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