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鲁古雅养鹿人》是旅游卫视的一档名为『行者』的电视节目,因为多了对顾桃导演的采访和描述,所以更能全面的了解到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的这个民族的各方面,比如他们的生活现状,他们的心理活动,还有他们对外界的态度。
其实我最感动的不是因此了解更多,而是因为看到顾桃导演延续着他父亲顾德清老先生对这个民族的记录工作,让我这个远在3000多公里之外的所谓一线城市的南方人,看到了自己从未见过的,对生命与自然宽宏谦虚,对现状与未来都勇敢善良的好几代鄂温克人民。
《敖鲁古雅养鹿人》是旅游卫视的一档名为『行者』的电视节目,因为多了对顾桃导演的采访和描述,所以更能全面的了解到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的这个民族的各方面,比如他们的生活现状,他们的心理活动,还有他们对外界的态度。
其实我最感动的不是因此了解更多,而是因为看到顾桃导演延续着他父亲顾德清老先生对这个民族的记录工作,让我这个远在3000多公里之外的所谓一线城市的南方人,看到了自己从未见过的,对生命与自然宽宏谦虚,对现状与未来都勇敢善良的好几代鄂温克人民。
有时候人为了亲眼目睹什么而整装出发,又或者在跋山涉水之时遇见从未预见过的惊喜,这两者也许是一趟旅行中最为难忘的事情。微信网友土鸟的旅途刚好都满足了这两个条件 —去往大兴安岭里,寻鹿与遇鹿。让一趟以为会留下一丁点遗憾的旅途,向不留遗憾又进了一步。
前段时间看到网易看客的这一期关于使鹿鄂温克的特辑,虽说在许多书籍、纪录片、杂志介绍上也看过不少。但是作为一份主流的图像故事的媒体,还算是比较用心与客观了,起码他们还会带着摄影师与编辑重新进入,而不是网上随便找两张图和几段文字构成的一篇不痛不痒的文章。
于是我把30多张图文全部分享在此,也用回最原始的贴图方式而非以往一直使用的“相册”格式,希望你能有个更流畅方便的阅读体验。
或许,去年秋天出发前看到这书的话,我的旅程就会更加饱满一点吧,今年春天发现这本《大兴安岭森林小旅行》,翻开书本感觉亲切又惊喜,于是藏着掖着等到夏日才推荐出来,心想这时正值呼伦贝尔地区旅游旺季,让一窝蜂涌进草原的人们,可以把目光放得更加辽阔一些,转个方向,到森林小镇来一段缓慢旅程。
影片简介:
内蒙的东北部,敖鲁古雅积满大雪的深山老林中,雨果重新回到了家中,影片舒缓地记录了他们在一起的短暂时光。
雨果的母亲柳霞,在雨果很小的时候失去了丈夫,因为酗酒,无力抚养孩子,在社会的资助下将雨果送到了无锡免费接受教育。柳霞终日苦闷,驯鹿和酒成了她思念孩子的寄托。
在一个冬天的假期,雨果回到了家乡——大兴安岭深处的鄂温克定居点。此时他已不再是当初离家的那个孩子,而是一个13岁的少年了,面对酗酒的妈妈,诗意的舅舅,纯净的族人,熟悉又陌生的森林,在城市里长大的雨果有些不知所措···
以上文字转自《雨果的假期》豆瓣条目
《雨果的假期》纪录片导演:
顾桃
来自内蒙古
做纪录片的人 画画的人 生活的人
纪录片⦅敖鲁古雅.敖鲁古雅⦆⦅神翳⦆等
文|ToReindeer.com
柳霞特别可爱,除了导演顾桃说她是一个“诗意的母亲”之外,我感觉到得她的聪明和真诚。我总说这个驯鹿国有着我们永远都不懂的忧伤,这忧伤在逻辑上懂得,可总不会有切身的体会,所以那种触动很短暂,或许转个身可以忘掉。但他们不行,柳霞的聪明在于她懂得把这漫长的忧伤转化成对家乡和亲人最后而且最用力的热爱。
《雨果的假期》这片我不敢多看,每每想起柳霞看到雨果回来和送雨果再离开的那个画面就难免动容,有时候我觉得柳霞更像一个孩子,特别是那段她向马上要回学校去的雨果讨零花钱的片段,与其说她想要钱买酒,不如说那是为了挽留亲人,哪怕是多半分钟也行的办法。当时看着五味杂陈,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幼儿园放暑假在家,把风扇开到最大对着吹,恨不得吹到生病了好让妈妈没法上班的久远往事。
而当我看到柳霞见雨果回来后高兴得直接就把雨果扑倒在地,才恍悟那才是人们最原始真挚的情感啊。我想起去年看的《黄金时代》,海报文案说:“这是一个无所畏惧的时代,想怎么活就怎么活,一切都是自由的。”我觉得这句话用来形容柳霞更加合适。而且柳霞并不是生存在一个无所畏惧的环境里,可她依旧可以想怎么活就怎么活,你说那是逃避,可我说那就是坚韧。
顾桃说他在拍柳霞在树林里唱歌的时,他在镜头后面泪流满面。我想他可能不知道,在他记录下来的很多个柳霞唱歌说话的屏幕前,也有不少人泪流满面。
现代社会进步了,那我得背着点手。
狩猎文化,消失了。
——《犴达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