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影9#} 一轮明月下的影像书

虽说已经收集并看过许多驯鹿民族的影像,但是每次回头再看,都会觉得世界上有这样的生活形态很不可思议。

最近淘到一本台湾出版的,非常简单纯粹的小摄影集《现代部落》,作者是一位从蒙古去台湾的留学女生所拍摄记录。据说这位叫高娃玛日拉的蒙古女孩和家人一起开了两天的车,再骑了7小时的马,才找到自己家乡的查坦驯鹿部落。而同时,她在台湾学习生活的四年时间,也接触了台湾泰雅族和赛德克族的原住民,并把这两种原始部落影像组合起来,找寻着他们的相同与不同,也从中发现同样作为人类的都市人,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渐渐丢失的无形财富。

{纪录片17#} 大地的移动学校

之前分享过北欧萨米族逐鹿少女的纪录片,里面记录北欧的驯鹿部落孩子的学习都是跟着几百年来的生活方式去设计,驯鹿迁徙的时候一家人跟着迁徙。学校开课的时间都选在非迁徙的短暂日子里。

我们国家的鄂温克民族则是下山定居,改变古老的生活方式。而他们的远房亲戚,俄罗斯的埃文基部落是如何的呢?他们有跟随一起移动的学校。看着很麻烦,却又让人觉得很幸运。

{纪录片16#} 最后的山神

62岁的孟金福是中国鄂伦春族最后一位萨满,他和妻子丁桂琴常年居住在大兴安岭的深林中,过着几近原始的生活。靠天吃饭的他对天地万物、自然生灵保有最虔诚的敬畏。他会在树上刻出山神的模样,然后将打到的猎物分出一点献给山神,祈求一家平安无忧。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曾帮助鄂伦春族同胞走出森林,到定居点居住。然而自幼生活在山林中的孟金福最终带着妻子回到这里,靠打猎为生……

{纪录片15#} 乌鲁布铁

以前和朋友聊天时,都会说到自己的上一辈人从哪里来,曾经从事着什么行业,定居过哪些地方,可是再往上追溯就是族谱早已被摧毁或遗失。道听途说并模凌两可地揣测着自家的往事。想到这里我就觉得像鄂伦春鄂温克这些族群鲜少的民族挺好的,虽少而清晰,非庞大却鲜明。看似粗旷豪迈,其实赤诚简单顺其自然。

这是我看完《乌鲁布铁》后,脑海里闪过的一瞬间想法。虽然好像没什么用,但是知道了遥远的过往,无论今后过着如何翻覆的生活,总会让人多了一点的充实与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