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专题

{专题3#}森林小镇的虚与实

Great
前言

“大兴安岭”这个名字,在很多南方人心里可能要比珠峰还要奇幻吧?

记得去年内蒙旅途中接了个朋友的电话,我告诉对方我现在在大兴安岭,电话那头无比诧异,惊呼那不是小学语文书上才有的地方吗?真的可以去到的吗?地域上的遥远加上对兴安岭资讯的匮乏,会让我们在听到或真正去到这个地方时产生不可思议的感觉,于是,关于兴安岭的任何一个小故事,都会让人特别入神。

看完《大兴安岭杀人事件》,在认识里只标签了“玛利亚·索猎民点”的阿龙山突然具象了起来,虽然里面有些对鄂温克人的描写和说法我并不认同,但是毕竟没去过那些小镇生活体验过,所以这篇被标榜了“非虚构新闻特稿”的文章就被我当成是一篇文学作品来读。

后来翻看了许多网友对这篇文章的评论,赞美依旧毫无新意,倒是批评的讨论,无论是关于小镇风物的描述,还是文体属性的研究,都让我对阿龙山这个小镇有了全新的认识,去年途中路过许多小镇,看到几乎没人的街道会觉得那里的人生活一定单调甚至无聊吗?其实心里知道他们和我们差别不会特别大,但是当自己体会到或听到当地人的讲述之后,“我认为”这三个字就变得不靠谱了。

下方整理了关于这篇《大兴安岭杀人事件》的原文以及许多特别好的评论,关于森林小镇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看完后你心里一定会有一个判断。


×


fashion2

2015年6月刊 | 特稿
作者:魏玲

「大兴安岭杀人事件」

“不久前,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了商业性采伐。在大兴安岭寒冷高山上的优质森林资源、鄂温克原住民生态和狂野独特的林区人的生活,历经漫漫63年的传奇性的“辉煌”之后,终因资源难以为继,几乎悄无声息地走到了终结点。《时尚先生Esquire》记者就这一历史性的停伐日前往采访,意外的是,几乎亲身见证了一起杀人事件,凶案发生在已与记者相识的鄂温克族人与森林产业相关人之间,事系偶发,却勾连环境、经济、历史⋯⋯”

点击阅读特稿全文


×



 

weibologo

微博网友 @苏铁手贱君  @华年如斯
来自阿龙山的网友评论《大兴安岭杀人事件》一文

“离我家远点!”

“你站阿龙山大街上,找个看起来文弱点的男青年(我怕打死你),夸他一句“生性”试试,很快你就能体会酒瓶子咋脑袋上的历史时刻了。‘生性’俩字是这么写吗?那叫‘牲性’!骂人粗野没人性才叫牲性,像牲口一样!⋯⋯”
——@苏铁手贱君    点击阅读完整文章

“我们的家,允许你作为游客来观光,允许你带着猎奇的目光来做个看客。但是,在不了解这里的历史,不了解这里人们的生活的前提下,不要根据臆想就妄加评论。如果这样,阿龙山不欢迎你⋯⋯”
——@华年如斯  点击阅读完整文章


×





zhihu


知乎网友发帖
“如何评价《大兴安岭杀人事件》这篇特稿?”

“这是一篇值得尊敬的稿件,
但并不出色。”

“如果你想看这种聚焦时代变迁之下,普通人被淹没,被淘汰,被遗忘,被抛弃的故事,请去看贾樟柯的电影。从《站台》开始,《任逍遥》、《三峡好人》、《24城记》、《天注定》无不在讲述同样类型的故事。

以上我推荐的这些电影,都比这篇文章精彩的多。如果你们真正关心自己的家乡,关注那些无人问津的小城镇,关注那些已经面目模糊的父老乡亲,关注那些走投无路的普通人,不妨先去看我推荐的这些电影,再去现实中那些地方看看,试着做点什么,给当地留下一点改变。远比现在这种猎奇式的关注更有意义。”
——知乎用户 飞鸟冰河  完整答文阅读

“家里不热闹,就出去找热闹,不喝酒怎么热闹。耳濡目染—交际需要—娱乐自我—逃避现实—酗酒。大部分酗酒的人,可能走的都是这样一条路吧。⋯⋯”
——知乎用户 陈玛   完整答文阅读

“事情应该都是真的,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不是动不动就砍人,平淡无奇的都会忘掉,有印象的就是这些光怪陆离。不是打掩护,哪里没有恶性事件呢?⋯⋯”
——知乎用户 李雁飞  完整答文阅读

查看更多回答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1169603


结语

当一篇极具文学性的“新闻特稿”在阿龙山人眼中变成一件“特搞(笑)”的事情时,我觉得这是对刊登文章的杂志最好的回应了,这无关它的名誉或口碑,而是一种宝贵的成长经验。

我感谢那些热爱着阿龙山家乡的朋友,他们评论文章里愤慨的语气让我扫净了自己想象中两旁砖墙矮房,人们寂静生活的每一个森林小镇的单调景象。而这篇文章以及关于它所有的评论,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我们这些对地此一无所知的普通读者。人们总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你走马观花了万里路开阔了眼界之后,不妨也可以读点这些虚实交错的文字。

你可能也会喜欢...